吃货小分队的创始人Amy:北美中餐厅形象策划和品牌营销

2022-05-25 17:38  来源: 中餐通讯编



各位好,我是吃货小分队的创始人Amy,很荣幸我来做最后一个发言,聊聊品牌营销。

疫情对行业的洗牌,推进餐饮营销到更加精细化运营的时代。不是简单搞个打折,写篇文章,就可以做好营销的,它是个系统工程。

很多时候营销看起来可能是最后一环,其实营销包括产品,品牌故事打造,渠道,价格,PR,等等模块;

我打完广告以后客户来了一次不再来了,思域流量有没有建立?

有人在对面开一家一样的店,客户流失你怎么应对?

社交媒体变迁非常迅速的时代,人人皆可发声,餐厅怎么利用好社交媒体的流量,线上增加互动,40%愿意点更多东西

当餐厅遭到一些攻击或者莫须有的差评,应该要有什么样的策略?

怎么样让美国人爱吃中餐,怎么样让更多族裔的人来吃中餐。

怎么找专业的营销团队,选择能持续提供服务的团队,包括咨询,策划,服务的系统流程,只有完整结合才能达成共赢。

做营销的初衷就是希望产品被更多人看到,喜欢,消费,甚至传播。

今天做个分析,美国市场最喜欢什么?什么样的中餐厅会被美国媒体报道、被传播?

我们调研了过去两年美国媒体的100多篇中餐厅介绍文章,还有主流社交媒体包括fbinstiktok上,以及我们吃货的中文社交媒体的美食爆款内容,

提炼了一些关键词,也总结了一些案例

发现有很多共同点。

最多会报道的,是招牌菜。所以菜品研发、菜单设计上,中餐也有较大的创新领域,豆腐,素食、中式融合菜也是比较好推广的点。

口味也是很容易想到的,这部分美国人非常严谨,会拆分为口感,和味道,口感是脆的,有嚼劲的,是硬的,还是软的,味道,酸甜苦辣咸,酸是柠檬的酸,还是梅子的酸,都会区分出来

但是口味是不是最重要的呢?不是。

美国人还喜欢看什么?

洛杉矶有个餐厅叫做Little Fatty,美国的编辑就很好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?好好的探究了下,餐厅老板David是个台湾移民的后代,作为家里四个儿子中的小儿子,他妈妈每次做一大桌菜,他一定是吃的最快的那个。所以Little Fatty这个名字源于David的小名:小胖。

听起来是特别普通微不足道的小插曲。但这个编辑却感觉到了传承,移民的乡愁,和亲情。

所以这几个热门内容标签里面,除了第一名招牌菜,美国媒体最感兴趣的,就是背后的人。

这次来NRA Show讲到当今食品趋势,提到的减少食品浪费,以及好多年Plant Based风潮,为什么有这个风潮,只是因为我乳糖不耐吗,我是爱吃植物基吗,不是的。美国消费者觉得你很环保,关心这个世界的未来,他们会为这种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买单。

美国市场会在乎,谁在做,怎么做,为什么做,背后的意义是什么。我是否认可品牌的价值观。他们注重过程,而不仅是结果。

3点建议

1.走到台前。在座很多老板都是实业家,喜欢在幕后。我和有些人交流过,真的很被中餐餐饮人的情怀所打动。你们的心血,背后付出的努力非常有感染力,值得被更多人看到。

2.深度挖掘品牌故事。每个食材的选取,菜单的设计,都可体现匠心精神。包括自己创业、移民的经历,不要怕现在的亚裔歧视,种族歧视一直存在,那我们也多利用好现在反亚裔歧视(stop asian hate)的浪潮。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。

3.找到品牌的差异化和定位,也就是核心竞争力。菜可以类似,然而背后的人是谁,你们做事的初心是什么,做的过程经历了哪些,这些就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东西。这些才是最独一无二,抄也抄不走的。

还有一个好消息是,美国中餐仍然是蓝海市场,远没有饱和,尤其是中高端中餐厅有非常大的市场空白和潜力。但是在美国,因为过往大众对中餐的认知还是比较偏低端的,中国文化输出也不够,对于认知浅薄的情况下,尤其需要中餐厅讲好品牌故事,比如从菜品的历史溯源和中西文化碰撞上做文章

吃货希望做这个讲故事的人,帮助你们去建立你们的品牌资产。通过内容,和文化让更多人欣赏,以及把大家的力量汇集起来,通过媒体形成势能。

7月份我们吃货会有一次线上的吃货盛典,不同社交网络怎么建立餐饮品牌形象,中美做营销的对比,甚至食品怎么打通主流的渠道,我们都有分门别类的涉及,

欢迎大家来听。

晚上我们也会去Tony的晚宴,有机会多交流。祝大家这几天享受芝加哥之旅!


Amy Duan

  • 吃货小分队以及C Studio媒体矩阵创始人兼CEO

  • 全美第一传媒学院南加州大学传媒管理学硕士,多年新媒体、4A广告公司、跨国传媒公司经验

  • 2021年胡润全美创新杰出人物

  • 美中餐饮业联合会颁发《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全球杰出贡献奖》





微信公众平台:搜索“中餐日报”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: